免收新增工业、商业电力用户临时接电费用。
完善电力市场辅助服务交易机制。规范和明确市场主体准入标准。
组建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3.建立健全电力电量平衡机制。1.积极培育配售电业务主体。建立健全输配电价监管方式,设置输配电价监管周期,建立平衡账户,加强对电网输配电总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电网企业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加大电网企业趸售电价和保底电价监管力度,探索电网企业承担保底供电服务的兜底机制。
在交易机构注册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主体和电力用户同时成为电力交易市场主体。4.探索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政府部门和企业间、地方和兵团间规划的横向协调机制,做好十三五全区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步组织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和水资源评价报告,协调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装机明显冗余地区,原则上不得新(扩)建自备电厂项目。牵头部门: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配合部门:自治区经信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参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机制,成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自治区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自治区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牵头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自治区经信委、环保厅、水利厅,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石油和水利电网企业,发电企业2.加强电力行业及电力市场科学监管。牵头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自治区财政厅、国网新疆电力公司4.制定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
二是价格关系没有理顺,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牵头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6配合部门:国网新疆电力公司2.做好输配电价成本监审。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及国家三基地一通道综合能源基地,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对于推动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牵头部门:自治区经信委配合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售电企业,发电企业3.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二)稳妥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利益结构的再调整。相继开展了竞价上网、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方面的试点和探索,2015 年共有24 家发电企业和88 家电力用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交易电量46 亿千瓦时。
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完善电力安全的应急保障机制,实现电力电量平衡从计划手段为主平稳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并促进节能减排。同时,电力行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需通过改革解决的问题。十二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新疆电力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三、主要目标完成电力市场框架方案设计;完成输配电价核定,基本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形成电力市场化定价机制;完成相对独立交易机构的组建和交易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明确市场准入标准和交易规则;完善电力直接交易机制,工商业领域电力直接交易全面放开;开展售电业务放开试点,形成发电侧、售电侧主体多元、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跨省跨区市场化电力直接交易份额进一步扩大,形成运转高效、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现代电力市场。
建成哈密南郑州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准东华东(皖南)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交易机构在新疆能源监管办和新疆自治区电力管理部门的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主要负责电力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市场交易主体的注册管理、组织和管理各类电力市场交易、提供电力交易结算依据及相关服务、监视和分析市场运行情况、披露和发布信息、参与拟定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并配合进行分析评估、按规定收取交易相关费用。
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新疆电力体制改革,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构建电力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标准和监管等方面作用,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新疆实际,以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为载体,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着力推进电价改革,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着力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着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促进公平竞争;着力强化科学监管,保障电力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构建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机制,形成具有竞争活力、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牵头部门: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配合部门:自治区经信委、发展改革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售电企业,发电企业3.制定电力市场交易监管办法。在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各类园区中,以及在兵团团场,选择有参与意愿并符合准入条件的,组建独立的售电公司,开展园区型售电主体直接交易。根据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建设方案,由交易机构负责建设场内集中交易系统硬件,开发相关软件,完善现有的市场交易支持系统,建设电力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建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体系,确保电力交易及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启动现货市场运行提供条件。牵头部门: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配合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售电企业,发电企业5.探索建立电力市场信用体系。合理测算计划电量,留足保障性计划空间,逐步缩减发电计划。
牵头部门: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配合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售电企业,发电企业(四)有序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1.建立优先购电制度。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审核同意自治区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意见后,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确定电网准许总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
牵头部门:自治区经信委配合部门: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电网企业,售电企业,发电企业(三)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1.研究制定电力市场交易基本规则。一、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疆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是国家确定的三基地一通道,在全国能源战略开发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牵头部门:自治区经信委配合部门: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售电企业,发电企业3.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创新监管模式,健全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水平。
制定《自治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探索以市场化方式逐步代替系统备用费的机制。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增量配电业务,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有效途径,以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工业园区及独立工矿区等为重点,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尤为可喜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占到总装机的42.3%;发电量达到211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
全面调查电网输配电资产、成本和企业经营情况,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基地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电网建设的需求,深入分析输配电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摸清现有各类用户电价间、各电压等级间的电价交叉补贴现状,研究探索电价交叉补贴额度平衡补偿机制;调查各电压等级电量传导比例、电能损耗水平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没有完全落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弃风、弃光现象日益突出。
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不履约、欠费、滥用市场力、不良交易行为、电网歧视、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失信行为的监管力度,必要时可实施限制交易或强制性退出。牵头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二)推进电力交易机构建设1.成立新疆电力交易中心。
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建立平衡账户机制;逐步完善输配电价体系,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牵头部门:自治区经信委配合部门:自治区环保厅、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售电企业、发电企业3.制定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
四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困难,市场消纳能力不足。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格局,在改革发电侧、售电侧、用户侧充分有效竞争的同时,保留必要的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完善阶梯价格机制,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价格相对稳定,有效保障电力公共服务。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发9 号文件、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统筹协调推进自治区电力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根据国家关于电力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规范,结合新疆实际确定市场准入、市场注册、市场运行、竞价交易、交易合同、交易结算、安全校核、阻塞管理、紧急事故处理、市场干预、信息披露等基本规范。
2015年全年弃风电量71 亿千瓦时,弃风率33%;弃光电量15 亿3千瓦时,弃光率25%。以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为主要依据,坚持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优先上网的原则,确定自治区优先发电的适用范围,对发电机组进行优先等级分类,合理确定优先发电顺序,并逐年进行动态调整。
列入优先保障序列的用户,原则上不参与限电,近期不参与市场竞争,纳入用电计划。市场管理委员会审议结果经审定后执行,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可以行使否决权。
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自律、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政府、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新疆地域辽阔、负荷分散、输电线路长、线路损耗大、输电成本高的实际,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对政策性亏损进行补偿。